01 中藥行業宏觀利好
對于經歷了2年疫情洗禮的醫藥行業來說,今年又是一個危機并存的環境。
對于中醫藥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來說,國家近年來推出了眾多的扶持中醫藥的政策和規定,對企業來說是宏觀利好。
3月29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“十四五”中醫藥發展規劃》,披露未來五年國家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規劃。
“十四五”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:
深化中醫藥領域改革——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、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、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、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、推進中醫藥領域綜合改革。
加強中藥全過程質量管理——針對中藥全生命周期各環節,全面提升種植、采收、加工、生產、包裝、檢測、運輸、貯藏等環節質量控制水平,逐步構建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。
加強源頭管理,注重藥材道地性,引導資源要素向道地產區匯集,促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。
強化中藥質量監管——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中藥飲片、中成藥等違法違規行為,建立中成藥監測、預警、應急、召回、撤市、淘汰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。
進一步鼓勵中藥生產經營者構建從中藥材原料種植到中藥飲片、中成藥生產銷售全過程標準化追溯體系,實現來源可知、去向可追、責任可究。
2021年10月,國家藥監局發布《已上市中藥說明書安全信息項內容修訂技術指導原則(征求意見稿)》,旨在加強對已上市中藥說明書的監督管理,加速推動已上市中藥說明書安全信息項內容修訂工作。
修訂細則主要涉及說明書的警示語、不良反應、禁忌、注意事項、特殊人群用藥等5項安全信息項內容,并針對不同的側重點給出了指導意見。
2021年12月30日,國家醫保局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兩部門又聯合發布了《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在醫保支付范圍、支付政策上給予中醫藥一定的照顧。
在國家層面推出各種扶持中醫藥政策的大環境下,各省市也相繼發布了《中醫藥扶持落地方案》,響應支持中醫藥在各地的發展。
02 微觀層面難題不斷
在宏觀層面利好的同時,中醫藥行業微觀層面的難題也慢慢逼近。
如2021年9月啟動的湖北19省和廣東7省的中成藥集采就讓無數的中成藥企業徹夜難眠。
筆者認為,今年,與營銷相關的3個中醫藥政策非常重要,值得中藥企業相關高管重視。
一、中醫院暫不執行“DRG醫保付費模式”
《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》明確,“中醫醫療機構可以暫時不實行DRG醫保付費模式,對已經執行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的地區,應當適當提高中醫院中中醫病種的系數和分值。”
眾所周知,DRG醫保付費模式是一種醫??刭M的慣例工具,它是將患者依據不同的病情分入不同診斷組進行打包付費的方法,這種“醫保限額支付”模式對廣大藥廠來說都意味著產品銷量的減少或增長的緩慢,而“中醫院暫不執行DRG付費模式”意味著在中醫院內銷售的所有中成藥產品將不受上述DRG政策的影響。
各中藥企業該如何利用好這個政策呢?
首先,要充分理解政策背后的含義:國家政策文件中說的是“可暫不執行”,但是不等于“永遠不執行”,至于是3年后還是5年后執行尚不知道。
預計隨著醫保資金控費壓力的不斷增大,這種政策的紅利期會越來越短。
筆者建議中藥企業要適度調整今年的營銷方案,加大對全國各地中醫院的推廣力度。
二、繼續保持“中藥飲片在醫院25%加成率”
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就發正式文件要求“取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內藥品執行多年的15%加成率,全部執行藥品零差率。”
醫院所有的藥品都是執行零差率,只有中藥飲片(配方顆粒)除外。
盡管,對于“保留中藥飲片25%加成率”,多方一直頗有微詞,但是從2020年~2021年兩年的抗擊新冠疫情的經驗來看,中藥飲片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當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(如三方三藥)。
如果對中藥飲片進行零差率管理,將不利于發揮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,加之中藥飲片在儲藏、晾曬、加工、運輸、配藥、保管過程中有“物料損耗”的特殊性,因此國家在近期的文件中再次規定“中藥飲片在醫院繼續保持25%的加成率。”
這對中藥飲片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。筆者建議廣大中藥飲片企業在充分消化好2020版《國家藥典》對中藥飲片的諸多嚴格規定(農藥殘留、重金屬殘留)的同時,加大中藥飲片的渠道覆蓋,做好渠道營銷,把優質的中藥飲片產品覆蓋到廣大的中醫院內。
國家中醫局文件規定“中藥配方顆粒參照中藥飲片進行管理”的規定,因此,中藥配方顆粒企業應當把握好這個政策紅利,在未來的幾年中加大對終端渠道的覆蓋和管理。
三、2022年可能會啟動“中成藥國采”?
隨著中成藥省際聯采試點的不斷推廣,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中成藥國采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對于中藥企業來說,“中成藥國采”并沒有多么可怕,關鍵是要做好頂層設計,做好營銷策略的調整。
首先,要進行產品線的梳理。哪些是將來可能會進入國家中成藥集采的產品?哪些是不會進入國采的產品?
對于要進入中成藥國采的產品,必須要進行營銷策略的調整(由過去的“1對1推廣模式”改為“1對多推廣模式”),因為各企業產品線不一樣,所以具體的調整策略也不一樣,此處不再贅述。
對于那些經評估后大概率不會進入國采的中成藥產品,要從處方藥、OTC藥、疾病譜、渠道等多維度進行判斷后,按照“4個有利于”(有利于保留該產品、有利于保留營銷隊伍、有利于患者品牌忠誠度、有利于企業整體運營)原則,把該產品切入第二終端(藥店)、第三終端(診所)、第四終端(網絡)進行營銷賦能。
在整體利好的大環境下,也要看到各種實際的經營壓力。面對2022年的各種政策變化,中藥企業要找到自己產品在市場和政策當中的結合點,順勢而為,才能走向成功。
文章來源:賽柏藍